期刊简介

               《中医药通报》杂志是在已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院士关怀和支持下创办的。2002年2月25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创刊。本刊编委会由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任名誉主编,25名院士中医名家为学术顾问。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福建中医学院原副院长、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盛国荣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著名中医专家卢泰坤教授出任主编。近百名国内(包括台、港、澳)著名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组成了第一届编委会。《中医药通报》杂志是通报中医药高层专家研究动态和临床新进展的大型杂志,是国内唯一的通报类中医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通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7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5-1250/R

邮发代号: 34-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通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通报杂志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1-2749
  • 国内刊号:35-125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医药通报杂志2013年第6期文章
  • 学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及其衍生方的思考与探索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脾胃寒热夹虚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衍生方的运用贵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文通过思考与探索运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衍生方的思路与方法,探讨其衍生方辨治寒热夹杂心下痞满、寒热夹杂心下痞胁下水气、寒热夹杂心下痞硬或狐、寒热夹杂腹痛呕吐、寒热夹杂久泻或蛔厥等疾病.......

    作者:王付 刊期: 2013- 06

  • 读《神农本草经》札记

    1死肌《神农本草经》孙星衍、孙冯翼辑本,卷一载“云母,味甘平,主身皮死肌”,“鞠华,味苦平,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络石,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细辛,味辛温,主……风湿痹痛,死肌”,“雄黄,味苦平寒,主疽痔死肌”,“枲耳实,主风湿周痹,四肢拘挛,恶肉死肌”,“白鲜,味苦寒,主湿痹死肌”,“厚朴,味苦温,主血痹死肌”,“鮀鱼甲,味辛微温,主创疥死肌”,“乌梅......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13- 06

  • 应用《内经》病因学理论临证治验举隅

    《内经》在病因分类上,可分为阳邪、阴邪两大类,诚如《素问·调经》所言:“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即阳邪从外感六淫之气而得,阴邪从内伤饮食、情志所获.故根据《内经》之阴阳病因学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屡获良效,现举医案四则试论之.......

    作者:章浩军 刊期: 2013- 06

  • 痞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痞证,又称胃痞,系脾胃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病人自觉心下(即胃脘部)痞塞,胸膈胀满,反复发作在2个月以上,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伴有食少纳呆、嗳气、大便稀溏或排便不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按部位痞证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根据痞证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可见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

    作者:陈毅菁 刊期: 2013- 06

  • 胃大部切除术后腹痛案析

    1病案曹某,男,57岁,于2010年11月17日来诊.自述1年前于天津某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具体术式、用药不详)后,畏寒,腹部胀痛,泄泻至今,来诊前经消化科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其它器质性病变,现时好时坏,每于阴冷天气加重,饮食无味,无有皆可,体重由90kg降至76kg.刻诊:面色暗黄,精神倦怠,手足冰冷,腹部胀痛,腹部叩诊鼓音满布,大便溏泄,1日2~3次,舌淡苔白厚,脉沉缓无力,关脉尤沉.令其填写《中......

    作者:霍艳珍;侯献兵;刘英莉 刊期: 2013- 06

  • 疏肝化痰活血法治愈甲状腺囊肿1例

    1病例患者方某,男,52岁,于2013年4月5日就诊.患者1月前因琐事与家人吵架后发现左颈前长出肿物,偶有刺痛感,在外院行彩超及穿刺示甲状腺囊肿,大小约4×4cm,因不愿接受手术治疗,遂来寻求中医治疗.来诊时见:口干口苦,喉中有痰,色黄稠,时有右胁隐胀,饮食睡眠正常,大便稍干,神清,精神可,体型偏胖,左颈前可触及肿块,质稍硬,边缘清,无压痛,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西医诊断:......

    作者:徐乃佳 刊期: 2013- 06

  • 吴茱萸汤合半夏干姜汤治疗神经性呕吐1例

    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以反复发作的呕吐为特征,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多由于不愉快的环境或心理紧张而发生,呈反复不自主的呕吐发作,一般发生在进食完毕后,出现突然喷射状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它不适,不影响食欲,呕吐后可进食,多体重不减轻,无内分泌紊乱现象,常具有癔病性性格.临床治疗多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但此病表现复杂多样,治疗上当辨证论治,依证遣方,现列举临床验案1例.......

    作者:单红利 刊期: 2013- 06

  • 宗脉论

    宗脉,首论于《灵柩》,后代有发挥.细察对历代医家之论,对宗脉所属、生理、组织联系、病理作了系统整理归纳,以穷源竟委.......

    作者:曹征 刊期: 2013- 06

  • 试论经脉气血多少规律及其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指导意义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有其总的生理规律,气血在循环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盛的太阴与阳明,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终而复始.气血多少生理规律一旦破坏则则会出现病理状态.明辨经脉的气血多少规律,对针灸治疗中风病、认识中风病机、规范施术方案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尹景春;周国平;李春;陈影;范洪桥;刘美阳 刊期: 2013- 06

  • 试论孙思邈的人文思想基础

    孙思邈在考虑医学问题时能站在人文乃至哲学的高度,在面对社会万象时又能从医生角度发出悲悯的呐喊,其怀着儒家的精神,无意于治国平天下,却以医术践行着儒家的王道仁心,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思想基础的医学家.......

    作者:焦振廉 刊期: 201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