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通报》杂志是在已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院士关怀和支持下创办的。2002年2月25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创刊。本刊编委会由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任名誉主编,25名院士中医名家为学术顾问。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福建中医学院原副院长、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盛国荣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著名中医专家卢泰坤教授出任主编。近百名国内(包括台、港、澳)著名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组成了第一届编委会。《中医药通报》杂志是通报中医药高层专家研究动态和临床新进展的大型杂志,是国内唯一的通报类中医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通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7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5-1250/R

邮发代号: 34-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通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通报杂志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1-2749
  • 国内刊号:35-125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医药通报杂志2014年第5期文章
  • 第十七讲关于少弱精子症治疗难点与制方思路的讨论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王老师临床治疗少弱精子症病案展开讨论。从少弱精子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现状、治疗难点与策略、主病主方及其化裁思路、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琦老师指出了良好生活习惯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少弱精子症诊治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少弱精子症“肾虚夹湿热瘀毒虫”的主导病机;阐述了升精赞育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以及生殖用药安全性问题,指出了中医生殖医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大......

    作者:郑燕飞;倪诚;王停;王济;李英帅;李玲孺;张妍;张惠敏;姚海强;张曾亮;陈雪梅;俞若熙;焦招柱;孙冉冉;杨菲;梁雪;王芳余;周开林;王琦 刊期: 2014- 05

  • 《伤寒论》互动讨论学习法实践与思考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经典课程教师,体会到经典著作核心内容与精华提炼是教学中本体与内涵,而教学手段与方法改进是提升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两者相得益彰。现就“互动教学法”运用点滴与同道分享。......

    作者:李赛美 刊期: 2014- 05

  • 孙思邈大蒜治泄泻

    一年夏天,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得了痢疾,找了很多郎中都治不好,使很棒的身体垮了下来,家人非常着急,听人说孙思邈治得很好,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孙思邈。孙思邈看过病人,询问过去治疗情况,家人讲述后,孙思邈暗想,他们用涩肠之药都对,但为啥治不好?涩肠止泻,道理很对,但痢疾毒素还在体内,久痢应补前先泻。孙思邈就开了一付泻药让病人喝下,等到病人泻过三次,孙思邈让病人吃了碗热面条,病人吃得头上直出汗,面条里三......

    作者: 刊期: 2014- 05

  • 中法卫生战略合作研讨会在法召开中医药成为重要议题内容

    2014年9月18日下午,中法卫生战略合作研讨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刘延东副总理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副总理高度赞赏了中法在卫生领域开展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双方建立了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开展了丰富、多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倡议双方充分发挥现有合作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从而保障两国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健康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得到有序、稳步的推进。......

    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刊期: 2014- 05

  • 王国强: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须处理好四关系

    8月30日,在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讲话中指出,推动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政府与市场、继承与创新、战略与《若干意见》之间的关系。王国强从国家发展的大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卫生计生和中医药发展的实际三个角度,深刻分析了中医药发展战略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王国......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 05

  • 内伤论

    内伤一门。东垣先生辨之详矣。或劳役无节。或饥饱失时。或思虑过度。皆足伤其中气而发热焉。此与伤寒亦绝不相干。而治之者辄借口而妄治。真大可叹矣。诊其脉。不辨其气口弦大无力也。察其症。头疼。不辨其时作时止也。恶寒不辨其得就温暖即解也。发热。不辨其四肢乏力无气以动也。不食。不辨其口淡无味也。恶风。不辨其惟恶些小贼风也。喘急。不辨其气耗而乏也。不寐。不辨其心血不足也。神昏。不辨其神气浮越也。及用药。又乌信东......

    作者:怀远(清) 刊期: 2014- 05

  • 太子参传说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

    作者: 刊期: 2014- 05

  • 治形论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身之首务哉。第形之为义,其义甚微,如言动视听,非此形乎?俊丑美恶,非此形乎?勇怯愚智,非此形乎?死生安否,非此形乎?人事之交,以形交也。功业之建,以形建也。此形之为义,从可知也。奈人昧养形之道,不以情志伤其府舍之形,则以劳役伤其筋骨......

    作者:张介宾(明) 刊期: 20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