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通报》杂志是在已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院士关怀和支持下创办的。2002年2月25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创刊。本刊编委会由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任名誉主编,25名院士中医名家为学术顾问。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福建中医学院原副院长、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盛国荣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著名中医专家卢泰坤教授出任主编。近百名国内(包括台、港、澳)著名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组成了第一届编委会。《中医药通报》杂志是通报中医药高层专家研究动态和临床新进展的大型杂志,是国内唯一的通报类中医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通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7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5-1250/R

邮发代号: 34-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通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通报杂志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1-2749
  • 国内刊号:35-125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医药通报杂志2015年第5期文章
  • 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

    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是《伤寒论》中治病之大法.本文举例阐述此治法及组方特点,并提出个人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吴美翠 刊期: 2015- 05

  • 从《伤寒论》辨证体系探析少阴病之“渴”

    立足于六经辨证要点,将经脉脏腑与六经整体进行对比,认为少阴病之“渴”以脏腑理论之肾阳不足、蒸化无力做解释有悖于仲景思想,应联系三阴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整体考虑.少阴病之“渴”乃由其经气所导致.......

    作者:郑利钦;何晓铭 刊期: 2015- 05

  • 温经汤调摄冲任机理浅析

    本文剖析温经汤的组方配伍特点,并从冲任学说的角度分析了该方的作用机理.温经汤作为治疗妇女杂病的经典方剂,既可主治妇女经孕疾病,亦可治疗因冲任损伤所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诸疾.......

    作者:王婷;王苹 刊期: 2015- 05

  • “和胃安神”论治不寐五法

    从《黄帝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展开,对以“胃不和”为主要病机的不寐的治疗,从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消食导滞、益气温中、养阴清热和胃安神法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辨治“胃不和”引起的不寐提供借鉴.......

    作者:陆飞龙;冷伟;张丽霞 刊期: 2015- 05

  •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思路

    气血瘀滞、脉络闭阻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痰瘀阻络型及气虚血型两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其中痰瘀阻络型采用祛瘀化痰通络方以逐淤化痰、通络止痛,气虚血型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以活血化瘀通络,疗效满意.同时也更加明确了中医药在辨证论治、专病专方及外用药物治疗该病的疗效.......

    作者:郭昊睿;王新志 刊期: 2015- 05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妇女围绝经期肝郁病理中的应用

    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中医通过心理调节、改善生活方式、中药疗法、移情易性法及芳香疗法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以防治围绝经期妇女的肝郁病理.......

    作者:吴海红;李红 刊期: 2015- 05

  • 黄芩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抑制慢性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黄芩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粘膜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酶素阳性对照组、黄芩素高(200mg·kg-1)、中(150mg·kg-1)、低(50mg·kg-1)剂量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CAG造模,造模28周后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0周后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

    作者:田华;王小平;张峰利 刊期: 2015- 05

  • 中药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成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国内外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作用机制日益明确.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对其中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李雪溦;张红阳;朱继孝 刊期: 2015- 05

  • 升降散治疗风湿瘀热证验案二则

    升降散具升清降浊、散风清热之功,原本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之证.笔者临床应用并研究其组方发现,该方对风湿郁阻气机、郁而化热导致气血瘀滞的风湿瘀热证疗效显著.......

    作者:姚越宁;陈宝国 刊期: 2015- 05

  • 从中国哲学根本特征认识和理解中医

    中国哲学整体关联思维方式和“自然合理”理念奠定了中医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需正确认识中医与西医之间是两种医学类型的差别,二者可以交流与互补.要从人文领域加强对中医的研究,并注重在传承基础上发展中医,加强对中医经典的学习.......

    作者:楼宇烈 刊期: 2015- 05